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最近北京,上海等大城市雾霾天气的频发,让人们不仅对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又关注起来。特别是随着COP21在巴黎的召开,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代表就气候问题签署了“巴黎协议”,在透明和自愿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。这些消息虽然振奋人心,但是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,实行起来的有效性还让人忧心。

特别是中国,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,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虽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COP21的会议上也做出了承诺,但是根据目前的中国能源结构,具体的实行情况还让人拭目以待。

长期以来,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。《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》白皮书表明,2006年,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.6亿吨标准煤。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9.4%,其他能源比重为30.6%。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为7.2%,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。

在煤炭的终端消费中,用来发电的燃煤占其总终端消费的56%,这也是实行能源转换的关键环节。由燃煤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%以上,这也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根据有关部门统计“我国二氧化硫的年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,造成1/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,每年经济损失达成1000亿元以上,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”。

此外,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,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,环境问题日趋严重。目前我国煤炭运输已占铁路货运能力的l/3以上。煤炭的污染不仅存在于煤炭的终端消费,而且在煤的前期开发过程中。据有关专家估计,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.5吨地下水,对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来说,形势十分严峻。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,废水、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。因此,中国能源发展如何千方百计减少燃煤数量,以缓解资源短缺和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,已成为当务之急,而积极开发水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
2014年底,国务院颁布的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-2020》指出,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:降低煤炭消费比重,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,大力发展风电、太阳能、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,安全发展核电。到2020年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%;天然气比重达到10%以上;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%以内;石油比重为剩下的13%。

希望借助COP21的召开,可以再次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,也希望中国政府可以遵守承诺,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改革。